化學補習,補習化學-要成功就不能讀太多書嗎? |
|
中國富豪不讀書不是啥新聞,但自己不讀書還號召別人不要讀太多的書,這可真是新聞。阿裡巴巴集團主席馬雲近日說:“讀書像汽車加油,得知道去哪裡,裝得太多就成瞭油罐車。不讀書和讀書太多的人,都不太會成功,所以別讀太多書。” 我不知道,馬雲定義的“成功”是什麼,如果就是發大財、賺大錢、當大富豪,那麼成功之門未免過於狹窄,以至於隻有少數幸運兒才能破門而入,成為“成功人士”。另外,讀多少書算“讀書太多”?最好給出一個標準的數值,以備參考。否則,讀得不夠或者讀多瞭,豈不影響我們成功? 說實話,我不相信馬雲真的認為“讀書無用”,他的本意也許是要說,死讀書會導致人喪失行動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成功還是要靠實踐。 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年人均讀書不過4本、大眾的知識文化素養和社會的文明風尚都亟待提高的國傢,像馬雲這樣取得瞭事業的巨大成就、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的確不該推銷這種言論。 首先,把閱讀和成功用簡單的因果律聯系起來本身就不科學,沒有什麼說服力。的確,大字不識但終成大業和飽讀詩書而一事無成的例子,古今中外所在皆有。中國人最熟悉的就是那位半文盲加流氓的漢高祖劉邦。但飽讀詩書而終成大業、大字不識最終一事無成的例子,也同樣比比皆是。讀書多少和成功之間本來就沒有什麼直接關系,說“隻有讀書才能成功”和“隻有不讀書或少讀書才能成功”一樣,都是缺乏統計數據支持的臆斷。 其次,讀書之所以值得提倡,究其根本而言,不是因為讀書有用,恰恰相反,讀書最美好的一點正是它“沒有用”。嚴格說來,出於單純功利目的的閱讀不能算是讀書。為瞭升學就業、獲取信息、掌握技能的閱讀,比如學生讀課本和參考書,工程師讀技術資料,廚師讀烹飪大全……有助於個人獲取實際利益,卻無助於一個人開闊胸襟和完善人格。人與動物不同的一點是人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對於世間萬象有一種難以遏制的一探究竟的渴望。除瞭自己的工作和專業之外,讀一點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方面的書籍,一來滋潤心靈,使精神世界不至於幹癟粗糙;二來滿足好奇心,“原來如此!”常常是這類閱讀帶來的快感。 這種看似無用的讀書最大的好處是避免使人變成工具,而使人成為完整的人。這種具備一定人文素養的人一定是通過廣泛閱讀而造就的。在中國社會趨向於功利化的今天,這樣的閱讀尤其值得提倡。 即便站在純粹功利的立場,少讀書的說法也不足為訓。實際上,閱讀量的多與少不僅事關個人素質,也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傢的未來。發達國傢的年人均讀書量普遍在20本以上,濃厚的全民閱讀風氣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發達的科技、繁榮的文化,更有知書識禮、平和理性的社會風氣。隻有提高全民閱讀量,中國才有望擺脫處在國際產業鏈條底端的命運,中國社會才有望避免持續粗鄙化。總之,如果中國一定要躋身發達國傢,那麼今天的中國人應該比以往更加需要多讀書,越多越好,而不是相反。 同樣是富豪,同樣從事科技行業,已故蘋果公司創始人喬佈斯就絕不會說出這種話。盡管喬佈斯本人主動從大學輟學,但他畢生對哲學、文學、藝術和音樂抱有強烈的熱情,那本《一個瑜伽修行者的自傳》,他幾乎每年都要讀上一遍。蘋果產品中體現出的極簡主義美學與喬佈斯對禪宗理論等東方哲學的偏好直接相關。蘋果公司的成功與喬佈斯深厚的人文素養有極大關系,這一點已為業界所公認。 也許是看到瞭喬佈斯、蓋茨等人是大學肄業生,所以得出“要成功就不能讀太多書”的結論,但顯然這隻看到瞭表象,而忽視瞭實質。富豪也不都是粗鄙無文的。據美國所做的一項調查,在加州富豪聚集的貝弗利山莊,平均每個傢庭的圖書擁有量是199本,而在周邊康普頓和沃茨等貧困地區,平均每個傢庭隻擁有0.4到2.7本書。對於這樣的統計數字,成功人士們又會怎樣解讀呢?(張賀) (人民日報 張賀) |
- Dec 11 Tue 2012 05:32
要成功就不能讀太多書嗎-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